
在故鄉拍的片怎能不去看呢?
於是....電影上映沒多久我就去報到了
裡面許多的場景確實勾起許多的回憶...也可以說是共鳴吧!
角色的背景選擇的確很在地...這點算是有用心
例如白猴( 蔡昌憲 飾)的家裡是開“青草店"的, 只剩他年老失智的爺爺在經營 (或許隱喻了這個行業的式微)
在萬華長大的小孩都知道, 廣州街和西昌街一帶開了不少家的青草店
裡面賣著許多你不知道的藥草, 而門口總會放著一台賣青草茶的飲料攤
不知道他們開了多久, 只知道在我有記憶以來他們就已經存在
裡面賣的桑葉, 是我小時候養蠶寶寶的食糧來源
以前總會拿著錢跑去買桑葉...比起學校福利社賣的...真是便宜新鮮又大碗!
另外一個角色 - 和尚(阮經天 飾), 則是從小在佛具店長大
萬華的佛具店主要位於龍山寺旁的西園路上, 每次去拜拜時總會經過
就連我們家的菩薩都是從那邊請回來的!
至於蚊子(趙又廷 飾 )生長的理髮店....裡面的氣氛裝潢...
讓我回想起小時候三水街的美容院
那種被一把電剪從頭剪到尾的感覺....完全沒用到剪刀...實在太難忘了~囧
還有阿伯 (黃鐙輝 飾)家的豬肉店.....雖然以前小時候沒看過殺豬
但每禮拜天都要陪媽媽去三水街市場買這些傳統的溫體豬肉...也算是小有共鳴!
其他像是片中出現的兩喜號魷魚羹和周記鹹粥, 則是以攤販的方式呈現
這兩樣傳統的萬華美食現在早已店面化, 剩至還有分店, 生意也還是絡繹不絕!
而至於寶斗里.....相信我....一定沒去過...
艋舺設定的年代大約是民國75年左右
所以以我正常的發育速度來說...我沒去過也很正常的
我唯一的經驗只有國中時在廣州街上被拉過客
拉客的小姐並非柯佳燕如此的正妹....不然.....
不然也不能怎樣....因為我老媽當時在身邊 囧
我也不知道拉客的小姐哪來這樣的勇氣, 或許跟她年紀已經很大有關.....
電影中的場景總在茶室的霓虹燈招牌中穿插幾個"淋病"的招牌....
當然這不是說這些妓女友有病(這樣誰敢去..)
而是在那個衛生觀念較差的年代...性病診所自然成了當地重要的"醫療機構"
儘管茶室已經沒落, 但在華西街附近還是可以看到這些性病診所的影子
其他像是小時候常經過的剝皮寮....老松國小的教室....河堤打籃球...華西街的蛇肉湯都自然的融入了片中
如果你是萬華人, 我推薦你看這部片, 就算劇情不喜歡, 也能勾出你滿滿的家鄉味
如果你不是萬華人, 我也推薦你這部片, 可以讓你體會在地的萬華文化
或許有人質疑這樣的拍攝手法是否抹黑了萬華? 對已經沒落的萬華毫無幫助?
其實答案很兩極...因為萬華的印象其實早已深植人心, 對很多人來說這些都是已經知道的"事實"
我不認為這部片會對這些印象加強多少....反而覺得可以吸引人想到萬華體驗或者重溫這感覺
但有人認為, 艋舺這部片擁有政府這麼多的補助, 應該把重點放在萬華正面的文化上
例如最早開發的地方, 或者其他在地的故事
而不是去加強大家對萬華的不好印象....黑道...茶室等等
其實.....以商業的角度去看, 艋舺這樣黑色的題材的確吸引人
至於對萬華就竟是好是壞, 我想對我們來說也不是那麼重要
電影都拍了, 你可以選擇欣賞也可以選擇不理會
至少我這個萬華人, 能因為裡面的共鳴而感動